行业新闻
(2017年1月6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发力去降补,多措并举调转促,深入推进放管服,千方百计稳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向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预计能够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总体平稳”。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增速高于预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增速稳,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增长9%,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5%和5%,增幅分别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5和2个百分点。就业收入稳,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9.2%。消费物价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高于年初目标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2%,低于全国和全省。社会大局稳,区划调整平稳有序,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稳中有进”。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步有力,“去降补”成效初显。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4家,淘汰小矿山等企业7家,关破重组一批“僵尸企业”,成功化解PCB产业链债务风险。盘活商业地产47万平方米,减少商品住房库存4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由去年底18个月下降到13个月。化解企业不良资产43亿元,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1.33个百分点,政府平台融资成本控制在6.5%以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35亿元,我市降成本做法得到李锦斌书记批示肯定。
“结构向好”。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转换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2:59.4:35.4。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0.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加速发展,全年预计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转型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资源型城市转型考核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优秀的城市,节能减排绩效考核位列2015年度全国优秀等次第一名。PCB国家质检中心获批建设。铜官区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狮子山国家高新区即将获批。
“活力增强”。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发展活力增强。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投资增长25%,产值达686亿元;首批4家市级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深入推进,新增发明专利510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成立全省首家众创空间联盟,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1个,建成17家众创空间。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快递业务量增长105.6%。新增4A级景区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五证合一”、“多规合一”等改革成效明显。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0.6%。新增规上企业45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2个、家庭农场281个。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和第十三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彰显了新铜陵的独特魅力。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计 划 |
预 计 |
指标 属性 |
||
总量 |
增长% |
总量 |
增长%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
8.5以上 |
960 |
9 |
预期性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占规上工业比重 |
亿元 |
|
提高0.5个点 |
30.6 |
提高1.8个百分点 |
预期性 |
三、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11以上 |
1196 |
12.5 |
预期性 |
四、财政收入 |
亿元 |
|
3 |
153.8 |
5 |
预期性 |
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103左右 |
|
101.2 |
|
预期性 |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
10 |
304.4 |
11.8 |
预期性 |
七、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
持平 |
46 |
持平 |
预期性 |
八、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
持平 |
2.52 |
8.7 |
预期性 |
九、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资金 |
亿元 |
|
持平 |
480 |
9.6 |
预期性 |
十、居民收入 |
元 |
|
|
|
|
|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8.5左右 |
30460 |
8.8 |
预期性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10左右 |
12200 |
9.2 |
预期性 |
十一、自主创新 |
|
|
|
|
|
|
1.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 |
件 |
210 |
|
510 |
|
预期性 |
2.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2.35 |
|
2.92 (不含枞阳县) |
|
预期性 |
十二、就业 |
|
|
|
|
|
|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2.5 |
|
2.61 |
|
约束性 |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 |
|
3.09 |
|
约束性 |
十三、减少贫困人口 |
万人 |
1.9 |
|
1.9 |
|
约束性 |
十四、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5 |
|
5.4 |
|
约束性 |
十五、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人 |
|
完成省 控目标 |
|
完成省 控目标 |
约束性 |
十六、节能减排 |
|
|
完成节能减排示范市目标 |
|
完成节能减排示范市目标 |
约束性 |
2016年,我们主要通过实施“调转促”十大工程、“千百十亿”工程、“暖企行动”和“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三个年活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意见》等系列稳增长政策,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深化“暖企行动”,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360多个。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全年新增贷款95亿元,发放“税融通”贷款6.5亿元以上,“4321”新型政银担资金4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新四板”13家。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全面实施“四督四保”,在全省率先开展“项目建设协调月”活动,着力提升项目工作实效。预计,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增长58.3%。皖能第二台百万机组并网发电,艾默生电器、诚创手机、沃特玛电池等项目竣工投产,有色“奥炉”改造、泰新新能源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年完成省“大新专”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60个以上、竣工项目40个以上。“十三五”项目库在库重点项目878个,总投资5628亿元。合铜发展带、江北港新区等78个重大项目挤进省计划盘子。出台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已上报省政府待批,江北港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南夹江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G3铜陵长江大桥调整为公铁两用、合庐铜城际、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开发区过江隧道等项目正在进行预可研。对上争取成效明显,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8.5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9.6亿元,其中节能减排资金4亿元、资源型城市转型资金3.06亿元。
(二)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按照“135”推进思路,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2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新能科技创意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江7亿元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市建投20亿元企业债、大江15亿绿色债券获批发行。实现旅游总收入118.4亿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荣获农业部“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省级龙头企业31家、产业化联合体9家。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15%。“枞阳大闸蟹”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统筹提升城市功能。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顺利推进,G347、G236一级路改建开工建设;沿新路市政化改造、坝白路、站前路二期、铜陵北站社会停车场、田子湖路面改造建成使用;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铜陵长江三桥)、德上高速枞阳至合肥段、G237、G330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大铜官山公园长新路建成通车,西湖湿地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对外开放,长江生态岸线和淮河路立体停车楼工程有序推进。黑砂河下游岸线整治工程年内基本建设完工。市一中西湖校区、市老年学习活动中心、中图年会场馆、市人力资源市场如期建成。累计安装供水管网135公里、燃气管网22公里,改造燃气镀锌管19公里。新增公交线路1条,新购置清洁能源公交车79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30个省级中心村全面建成;1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任务顺利完成;自然村环境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成效明显;632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面完成。枞阳县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通镇入列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凤凰山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义安区群心村荣获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郊区和悦村入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权力清单平台上线运行,“多规合一”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在全省率先运行。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快,在全省颁出首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城市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正式实施。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供销社、国有林场改革等顺利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有序展开。在全省率先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全面脱钩。义务教育“阳光分班”成为中央改革办推介的典型案例,校长职级制改革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推进外贸多元化发展,新批外资企业9家,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200余家。港航投资集团组建运营,铜陵港与宁波舟山港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全年集装箱吞吐量4.3万标准箱,跻身亿吨大港行列。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5个。
(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节能减排五大类典型示范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六化”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循环经济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圆满完成G20峰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270辆;秸秆禁烧持续保持“零火点”。八大水系“河长制”全面实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枞阳大闸、陈家墩、顺安河入江口三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均符合考核要求。推进土壤生态修复,钟鸣镇狮峰村农田土壤修复试验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面积约2077亩。人工造林2.86万亩,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308万平方米,新增城市街头绿地(游园)20个,新增森林长廊示范段和城市绿道128.4公里。
(六)全面加强社会民生。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9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21个村满足出列条件。财政与社会各方投入资金4.4亿元,22个村集体和2350户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高质量实施38项民生工程,实现绩效评价项目全覆盖,提前两个月基本完成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教育优质资源扩面有序推进,开办市一中西湖校区、师范附小翠湖校区、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建设。医疗联合体组建面不断拓展。2016-2017年中国女子篮球联赛预先赛、2016年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等系列赛事成功举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社会保障市县平稳对接。枞阳县建立了部分老年人生活津贴制度,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0元;工伤、失业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枞阳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与市级经办机构、信息支撑、政策体系、参保缴费、保障待遇实现“五统一”。统筹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枞阳县提标幅度加大。成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市、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四连冠”。安全生产事故低于省控目标。禁止经营烟花爆竹地方法规颁布实施。社会治安和信访形势总体稳定,成为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市。此外,妇女儿童、国防动员、统计、气象、人防、民族、宗教、侨务、科普、史志、档案、红十字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同时,受宏观环境和我市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共同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即期看,企业增产不增收、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项目投资后劲不足,社会风险隐患不少。从长远看,创新体系和能力不足、现代产业体系尚未成型、生态恢复与保护任重道远、一城两岸缩小差距仍需攻坚。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重点任务安排
各位代表,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全面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既有挑战,更有机遇。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主要经济体增长持续分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从国内看,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但国内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我市看,新旧动力转换仍处于关键期和艰难期,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县区园区、行业、企业走势分化仍较明显。同时,随着国家“三大战略”全面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与试点示范形成的叠加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基于以上分析,建议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
单位 |
总量 |
增长% |
指标属性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
8.5以上 |
预期性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亿元 |
|
提高0.5个百分点 |
预期性 |
三、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11以上 |
预期性 |
四、财政收入 |
亿元 |
|
5以上 |
预期性 |
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103以下 |
|
预期性 |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
10以上 |
预期性 |
七、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预期性 |
八、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
8.7 |
预期性 |
九、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 |
亿元 |
|
10以上 |
预期性 |
十、居民收入 |
元 |
|
|
|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8.5以上 |
预期性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9以上 |
预期性 |
十一、自主创新 |
|
|
|
|
1.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 |
件 |
400 |
|
预期性 |
2.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2.3 |
|
预期性 |
十二、就业 |
|
|
|
|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2.5 |
|
约束性 |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5 |
|
约束性 |
十三、脱贫 |
|
|
|
|
1.减少贫困人口 |
万人 |
3.1 |
|
约束性 |
2.贫困村出列 |
个 |
22 |
|
约束性 |
十四、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人 |
|
完成省 控目标 |
约束性 |
十五、节能减排 |
|
|
完成省 控目标 |
约束性 |
十六、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5 |
8 |
约束性 |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建议8.5%以上安排,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因素考虑。从可能性看,预期目标与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三次产业发展有支撑,一产有望保持恢复性增长,二产保持平稳增长,服务业将继续呈现增长提速、比重提高、贡献提升态势。从必要性看,8.5%以上的增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五个走在前列”、“六个新铜陵”奋斗目标的需要;预期目标与“十三五”规划目标充分衔接,更好地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实现上述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项目导向,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作为总抓手,全力组织好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和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实施创新发展行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协调发展行动,深化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联动、城乡统筹发展。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实施开放发展行动,深度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全面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高水平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重点做好“七围绕七推进”工作:
(一)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降补”。
围绕“制度创新、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调结构推进去产能,着力提升钢铁、能源、建材等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注重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坚决处置“僵尸企业”,关闭一批小矿山。围绕稳增长推进去库存,扩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和公租房货币化保障,推动商业地产转型利用。围绕防风险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推进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完善规范税融通、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扩大全社会融资规模。完成新增贷款90亿元、直接融资100亿元,投放“税融通”贷款7亿元。加强金融生态建设,规范政府举债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围绕提效益推进降成本,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组合拳”,实现综合成本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动态完善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全面实施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强化智能监管、信用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深化国资国企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有色公司整体上市,完成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大力度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国有资本监管方式,确保国有资本安全运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竞争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和能力。深化农业农村、财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事业改革,着力补齐发展短板、营建制度优势,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全力落实“全创改”,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发展行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等四大创新体系。组织实施10个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个、省级新产品和工业精品15个以上。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推广应用等激励政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支持狮子山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提升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中心、合工大(铜陵)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能力,支持有色、精达等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0%。突出“高精尖缺”和产业导向,加快创新人才培养集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铜都”行动计划,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6000户、私营企业2500户,引进1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团队来铜创新创业,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建成总面积2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个。
专栏1:创新发展“六个一”计划 |
培育一批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创建一批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升级企业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洁雅等企业创建国家级行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个。 组建一批产业联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提高产品本地配套率和产业协作水平为核心,培育形成若干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 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研发、设计、检测、物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 培育一批名优新特产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年新增省级新产品和工业精品15个以上。促进企业标准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标、行标制订修订。 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引智强企”,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中科粉体等科技型企业,招才引智,引进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
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和加速改造传统产业。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督导调度,着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立足现有,重点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完成产值800亿元、税收10亿元。加快智能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个市级集聚基地建设,力争1-2个升为省级基地。谋划中期,努力在工业机器人、工程塑料及耐高温特种纤维材料、新药创制、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封测装备、智能汽车及通用航空装备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布局长远,围绕高端铜合金、纳米复合材料、超级电容、智能微特电机、反渗透膜等领域,积极寻求革命性突破。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建材产业化发展,提高整机和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实现工业投资增长12%,技改投资占比60%以上。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全年新进规上企业45家以上,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3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提升环保、能耗、技术、质量、安全等标准,倒逼化工、钢铁、水泥等行业产品升级。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专栏2:2017年工业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重点推进有色“奥炉”升级改造、泰兴新能源汽车、诚创年产600万台手机等83个项目,完成投资116.9亿元。 竣工项目:重点建成皖能铜陵电厂第二台百万发电机组、艾默生空调连接器、精迅制冷压缩机用铝基电磁线等55个项目,完成投资64.6亿元。 新开工项目:重点开工建设有色高精度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全威柔性扁平软排线、铜化聚苯硫醚和聚酰胺切片、智车优行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48个项目,完成投资68.3亿元。 前期项目:重点谋划有色年处理240万吨铜废弃渣、中车轨道交通和建筑工业化项目、中冶通航产业园等76个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712.1亿元。 |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短板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健康、养老服务等新兴业态,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开展铜官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市级服务业聚集区认定办法,争取1个以上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抓好全市重大服务业项目的建设和培育,加快枞阳桥港园物流、远成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铜陵有色产品检测及研发中心、枞阳文化产业园等32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国家和省服务业扶持资金项目申报争取工作,重点谋划15个以上服务业引导资金储备项目。成功创建天井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专栏3:2017年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重点推进红星美凯龙枞阳商业综合体、万达(铜陵)商业广场、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等39个项目,完成投资59.8亿元。 竣工项目:重点建成新兴际华铜陵东港物流园(一期)、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大通特色小镇旅游(一期)等14个项目,完成投资12.4亿元。 新开工项目:重点开工建设枞阳天城莲花商业广场、和平新村文化创意园、环天井湖景区旅游度假区等17个项目,完成投资26.8亿元。 前期项目:重点谋划步行商业街改造、远成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铜文化产业园等42个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289亿元。 |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项目、中央财政粮油绿色高产创建项目、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蔬菜产业提升工程、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新建伏缺期蔬菜生产储备基地1500亩,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1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新增1个部级示范场、2个省级示范场。壮大牡丹、白姜、枞阳黑猪、媒鸭、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确保“三品”认证率增长10%,打造1个铜陵有机农产品基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个,争创3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1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值达200亿元。
专栏4:2017年农林水利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重点推进枞阳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年产50万只种蛋鸡、兴顺农林生态综合开发等17个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 竣工项目:重点建成长江河道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枞阳县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秀水河景观绿道等7个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 新开工项目:重点开工建设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段)、黑沙河流域整治等20个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 前期项目:重点谋划引江济淮-枞阳菜子湖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中心城区黑水河治理、普济圩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19个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91.1亿元。 |
(三)围绕“三重一创”建设,深入推进重大项目提质增效。
牢记发展这一主题,紧扣项目这一核心,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经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 “三重一创”,深入推进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智能汽车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超级电容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加快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支撑。以项目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实施“四督四保”制度。计划安排市重点工程项目500个以上,完成投资550亿元,新开工项目120个以上、竣工项目100个以上。加大省“大新专”项目谋划推进力度,实现总量增大、结构优化、绩效转佳。
强化项目资金保障。进一步充实专项建设基金三年滚动项目库,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健全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对接机制,主动提供政策解读、项目推介、形势分析、问题反映等服务,促进金融机构跟投跟贷。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支付和使用进度,防止资金沉淀。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更多项目落实社会投资主体,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要加速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
突出重大项目谋划。优化项目谋划及转化工作推进体系,压紧压实县区园区主体责任。充实全市及县区、园区项目谋划工作力量,与高层次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结合“三重一创”、高铁经济、合铜发展带、双示范市、灾后重建,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着力补齐“短板”。加速推进储备项目转化,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依托央企合作平台,推动与中节能、中国中车等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通航小镇项目、大型游乐项目落地。
(四)围绕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理念,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成果共享。
科学构建统筹城乡新格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管控,出台《铜陵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深化“多规合一”试点。围绕 “一带三廊、三层五级”的城镇空间布局,实施5大城乡建设工程,建设121个重点项目,完成100亿元以上投资,推动城乡建设大跨越,城市品位大提升。
专栏5:2017年城乡建设计划 |
(一)“创新发展·彰显特色”类工程:计划安排项目5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新建项目2个,计划完成投资3.57亿元。 (二)“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类工程:计划安排项目39个,其中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25个,计划完成投资34亿元。 (三)“绿色发展·优化环境”类工程:计划安排项目12个,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建项目6个,计划完成投资3.09亿元。 (四)“开放发展·能级提升”类工程:计划安排项目32个,其中续建项目16个、新建项目16个,计划完成投资47亿元。 (五)“共享发展·改善民生”类工程:计划安排项目33个,其中续建项目9个、新建项目24个,计划完成投资29.93亿元。 |
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施城市道路整治、主干道修复、微循环道路和立体停车场建设等工程,不断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基本完成主城区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6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大力推进长江中路特色街区示范、滨江世纪广场、井湖路城市景观亮化、城市雕塑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大铜官山公园建设、长江生态岸线整治等工程,完成滨江生态公园、笔架山公园、螺蛳山公园等城市公园和中心城区游园广场设施提升工程,凸显“山水林田湖”俱全的城市特色。开展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灾后水毁修复任务。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电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夯实城市安全运行基础。积极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推进部分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进一步推动智慧铜陵建设。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机制“新而活”,积极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加快推进大通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推进皖江创新小镇、西湖文体小镇、天井小镇建设。选择5个建制镇作为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力争2017年培育1个市级特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继续实施并全面完成全市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助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三清四拆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彰显乡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确保农民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做文明人。全面完成201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建立完善传统村落名录、档案,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小镇(村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创建。
(五)围绕国家区域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合作。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都市圈,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推进引江济淮、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顺安河和青通河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建立集中整治与日常养护并举的航道建设管理机制,稳定提升航道通航能力。积极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进境水果、粮食指定口岸,做好进口废五金“圈区管理”和废五金集装箱“转关”通关监管准备工作。推动江北港新区建设前期工作。强化与宁波港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江海联运,推动长三角港口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深化与沿海沿江口岸协作,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积极落实国家区域战略。“东融北联”,从规划、交通、平台、产业、生态等方面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融入合肥都市圈,协同规划好合铜发展带,申报江北港新区;完成长江三桥开工前准备工作;江北港铁路专用线、长江铜陵河段治理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区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骨干支撑工程的建设和谋划,把江北区域打造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推动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振兴县区园区经济。强化产业支撑力,实施县区经济振兴工程、园区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配套经济,主动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和创新体系,提升开发园区发展水平,加快产业集聚镇建设,促进县区园区全面发展、转型升级。支持枞阳县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力“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5个,每个县区(园区)引进超10亿元的产业类项目2个以上。
(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升级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创建循环经济国际品牌,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统筹规划、深度联动,推进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等三大国字号平台建设,明确新目标、打造新特色、创造新模式。围绕“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赢”,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推进路径,打造铜陵循环经济升级版。抓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市建设终期验收,推进“试点”到“示范”。全力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争取节能减排示范市三年总评再获全国优秀等次、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估第四次夺得全国优秀等次、经开区循环化改造通过国家验收。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六大行动,全面推广国V以上汽柴油,禁止主城区燃放烟花炮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黑臭水体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示范。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进一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人工造林7083亩。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
(七)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深入推进共建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好脱贫攻坚战,提高民生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实施脱贫攻坚。坚持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扎实开展“城乡结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创造性地推动“百企帮百村”和社会扶贫工作深入实施,精准兑现低保、五保、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确保3.1万贫困人口脱贫、22个贫困村出列。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精选38项工程,精心打造民生工程“铜陵模式”。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扩大慢性病病种,提高补助标准。阶段性降低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率。稳步提高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保障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健全基层“救急难”工作机制。促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内涵建设,实施“城市形象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市民素质提升”三大创建工程,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巩固“均衡教育、阳光分班”成果。制定实施健康铜陵2030规划纲要,争创国家健康城市。扎实推进综合医改,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计生管理服务,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医养结合”试点成果,争创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高标准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文旅“5个一”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完成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后续工程,举办铜陵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打造“互联网+全民健身”铜陵爱运动平台,推动体育健身主动化、兴趣化和生活化。强化社区治理,培育社会组织,扩大社会服务,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做好科普、地震、档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专栏6:2017年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重点推进市儿童医院、智慧城市、铜官区龙山湖苑、金狮幼儿园等教育基础设施等4个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 竣工项目:重点建成铜陵市润泽医养中心、东部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心、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后续工程等3个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 新开工项目:重点开工建设枞阳县浮山中学、金山路小学等教育教学基础设施、铜陵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东部城区省级示范高中等7个项目,完成投资8.9亿元。 前期项目:重点谋划市立医院综合病房楼、枞阳县二中东校区、安徽润泽老年颐养园等11个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24.3亿元。 |
建设平安铜陵。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奋力再捧“长安杯”。以开展“铸安”行动为主线,加强基层基础和标准化建设,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等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创新管理体制,增强防灾救灾能力。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拓展军民融合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面落实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建设 “六个新铜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